婦女尿失禁微創性手術治療新趨勢 –人工韌帶(吊帶)

骨盆底的肌肉韌帶結構就像吊床撐住子宮、膀胱、直腸,若這張吊床出現破損,不同位置的鬆弛會造成不同的脫垂,如子宮、膀胱、直腸等的脫垂,主因是是骨盆鬆弛或神經肌肉韌帶受損 (如懷孕生產、骨盆腔動過手術),或是更年期後缺乏賀爾蒙造成尿道黏膜萎縮。雖然不會危害生命,但是令人困窘的情況卻隨時可能出現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社交。例如尿失禁、大便失禁、骨盆臟器從陰道脫出、頻尿、夜尿及殘尿感、排便困難、性生活不適,以及慢性骨盆疼痛。而婦女尿失禁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稱為「應力性尿失禁」,即腹部突然用力如咳嗽、打噴嚏、跑跳、提重物就不自主漏尿,約佔婦女尿失禁百分之七十。


骨盆底的肌肉韌帶結構就像吊床撐住子宮、膀胱、直腸




若吊床前半部鬆弛會造成『膀胱脫垂』或『膀胱頸尿道閉鎖力量不足』而常合併應力性尿失禁。就好像水管分別擺在地板和草坪上,用腳踩踏,草坪上的水管仍易漏水。骨盆底部鬆弛就像草坪軟軟的一樣,撐不住就漏尿。




因為只有『應力性尿失禁』是因為鬆弛所致,也只有此類尿失禁可用手術治療,手術的目的在於縫補矯正鬆弛的部位和重建尿道括約肌閉鎖的力量。目前微創手術除了腹腔鏡手術治療外,也興起使用人工韌帶(吊帶)來修補及懸吊,優點是手術時間約需20-30分鐘,傷口只有三個小洞,術後恢復較快。其短期治癒率可達九成,長期療效預期也不錯。


目較偏向使用兩種吊帶手術

1. 陰道無張力懸吊術 (TVT)



早由Ulmsten 及Petros在1995年提出,使用聚丙烯類吊帶(polypropylene tape)放置於中段尿道來處理婦女的應力性尿失禁。平時吊帶對尿道並無壓迫所以不影響解尿,但是當咳嗽、跑步、出力時,吊帶會因腹肌收縮而上提住尿道而防止尿液漏出,所以是在出力時才會壓迫尿道。目前最長期追蹤的研究是瑞典Nilsson的7年治癒率達81%,16%獲得改善,只有3%失敗。而最常見的術中併發症為在穿入套管針時傷害到膀胱,但只要拔出再重新穿針並放置尿管5天即可,術後併發症包括排尿困難、泌尿道感染、以及傷口的感染,約1-2%。但處理後皆可一週內痊癒。

2. 經閉孔吊帶懸吊術 (TOT)


最早在2001年由法國的Delorme醫師所提出,用外包有silicon的聚丙烯類吊帶,由大陰唇外上方經閉孔穿入達中段尿道的下方,一年的治癒率可達90.6%。

其實TOT為TVT的改良術式,可以避開恥骨後區域來減少膀胱,腸道及血管受傷的機會。TOT吊帶相對於TVT吊帶而言較水平,比較不會有尿道阻塞或原發尿急的情形。

目前有二家廠商發展出TOT的套件,就是AMS的Monarc和Johnson-Johnson的TVTO,雖然二者操作方向相反,但同樣可形成位於中段尿道下方的"V"形吊帶。目前比較TVT與TOT的研究指出,TOT平均時間只有15分鐘,明顯要比TVT來得快, 其他像成功率及併發症的比較則是沒什麼差別。但長期而言TOT應會取代TVT。
目前婦女尿失禁人工韌帶(吊帶)來修補及懸吊手術的發展一日千里,成功率可達九成,在1998年美國FDA正式通過之後,它是一項簡單、省時、又有效的手術方式,惟材料費須自負。另外婦女尿失禁常合併脫垂,但傳統陰道壁脫垂修補常會有復發的問題,因此也發展出不同形狀及操作方式的人工筋膜(mesh),可用於陰道整型修補缺損及懸吊,可在手術中一起解決尿失禁和脫垂的問題。

0 意見: